巨型天然睡佛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如今到乐山旅游的人,都知道大佛所在的乌尤山和凌云山体本身就是一尊硕大无比的天然睡佛。从乐山城东的轮船公司码头望去,只见乌尤山为佛首,眉眼清晰可见;凌云山为佛身,妙处自然分明。其身形神态之栈似,堪称天下一绝。但这尊天然睡佛早已存在了千百年 ,千百年来进香的香客和观光的游人不计其数,但从未有人悟出。却是1985年5月11日广东顺德老农潘鸿忠于无意中摄得一张照片,约半个月后洗印出来后,才忽然发现“山形如佛身仰卧”。发现过程之戏剧性,真合了佛家的“机缘”要义。游人可到乐山城东轮船公司附近的观佛楼处,观赏天然大佛的奇景。观佛楼的墙上还有潘鸿忠撰写的《乐山巨佛发现记》。
要去瞻仰顶礼大佛的师兄一定要作好思想准备,因为从大佛头顶到大佛脚下的栈道非常狭小,所以下梯的速度非常之慢,有时排队一二个小时是正常的,我们哪天在烈日下那真是汗如雨下,不过大家都无怨无悔,不同的缘分和愿力让五湖四海的人聚集一起,缘分不可思义啊,不是大佛这么多四方来的包括很多外国人这辈子见面都是不太可能,有了这宝贵的财富而成就了殊胜因缘,因此给无量众生的阿赖耶识中种下了解脱种子,成就了走向解脱的缘起!!!顶礼十方三世佛菩萨!!顶礼法报化三身佛!!顶礼所有乘愿而来的古德大德们!!![em30][em23][em23][em23]
兜率大佛
乐山大佛坐落在乐山市峨眉山东麓的栖鸾峰,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依凌云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的一尊弥勒坐像,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乐山大佛古称“弥勒大像”、“嘉定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
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当时,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于此汇合,水流直冲凌云山脚,势不可挡,洪水季节水势更猛,过往船只常触壁粉碎。凌云寺名僧海通见此甚为不安,于是发起修造大佛之念,一使石块坠江减缓水势,二借佛力镇水。发起建佛的是僧人海通法师,他为了广集资金,曾云游天下20年,足迹遍及“江湖淮海”千辛万苦集得开工资金后,又有贪婪的郡吏上门勒索,意图将之据为已有。海通面对贪官,大义凛然:“自目可剜,佛财难得”。酷吏以为海通不过说说而已,一再逼迫,海通法师勇敢地用刀剜出了的自己的双目------“自抉其目,捧盘致之”。一千年前那惊心动魄的场景至今仍然令人震撼,发人深思。这种为理想而不惜牺牲的献身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古代高僧大德的慈悲情怀和骨气使人感动泪下,荫及无量后人。海通去世后,剑南川西节度使韦皋,征集工匠,继续开凿,朝廷也诏赐盐麻税款予以资助,历时90年大佛终告完成
目可自剜,佛财难得 顶礼海通法师 伟大人格力量照汉青
大佛现在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像,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称誉。大佛为弥勒倚坐像,坐东向西,面相端庄,通高71米,是世界最高的大佛。大佛头长14.7米,头宽10米,肩宽24米,耳长7米,耳内可并立二人,脚背宽8.5米,可坐百余人雕刻细致,线条流畅,身躯比例匀称,气势恢宏,体现了盛唐文化的宏大气派。
佛脚 脚背宽8.5米,可坐百余人
耳内可坐二人呢
乐山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
大佛旁边的上下栈道
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封门石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据说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从大佛棱、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遭毁。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师洞里保存,可惜于后来被毁。
峨眉山和乐山大佛(英文名称: Mt.Emei and Leshan Giant Buddha)于1996年根据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遴选标准C(IV)(VI)、N(IV)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编号: 200-016)。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公元1世纪,在四川省峨眉山景色秀丽的山巅上,落成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随着四周其它寺庙的建立,该地成为佛教的主要圣地之一。许多世纪以来,文化财富大量积淀。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乐山大佛,它是8世纪时人们在一座山岩上雕凿出来的,仿佛俯瞰着三江交汇之所。佛像身高71米,堪称世界之最。峨眉山还以其物种繁多、种类丰富的植物而闻名天下,从亚热带植物到亚高山针叶林可谓应有尽有,有些树木树龄已逾千年。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从大佛头顶排队一直从栈道走到大佛足下,花了好多时间,游人如织,在大佛下向伟大的慈悲的佛菩萨们顶礼,向为众生鞠躬尽瘁的如海通大师等所有古德深深顶礼!!!祈愿一切见\听\闻的众生因此而种下菩提种子,终究解脱!!!
从佛右边栈道从新往上走返回,看着石壁上开凿的佛像,各种休息的小石凳,各种偈子等,心里总涌现出无限感激,古德的菩提心\利益众生之心从每个细节上显现着,没有止息地利益着后人.....
在穿行过程中,路过了一个饭店,三位临刑的三江鱼在小盆里无助地游着,身上还扎着绳子,可能在江里打捞上来后就直接从鱼身上穿洞拉绳拎着卖给餐馆了,可怜的鱼,可怜的渔民,可怜的餐馆,可怜的食客,无一不可怜~~~在轮回中这样往复不止,无有出息~~脚步一下走不前了,停下来念经,试探着问服务员价格,50元/斤!!天啊,这不抢钱嘛!!马上从他们嘴里出现了全国所有卖鱼摊主和餐馆人员都会说的话---我们的鱼是野生的,我们的鱼是和外面不一样的,然后赌咒发誓~~说着的时候,可怜的鱼好象懂得了啥,突然一跃到我们脚下,这下我们心彻底软下,再贵也要和这三兄弟结缘了~~~150元买下了三位,想起堪布说的话,生命无价!!顶礼慈悲者,他的慈悲让我们不经意中又启发了慈悲,这慈悲之火会不断燎原~~~
装了水鱼儿终于安全地被我们拎在袋子里了,原以为找个地方放生该挺方便,我们脚下就是三江呀,我的老天,这实在太不容易列,我们正走在高高的山峰上,看着下面的水简直是咫尺天涯,我们终于走到摩崖石刻博物馆附近,这里有座桥,下面是河,走近一看,天那,这里简直是地雷密布,任何鱼下去看来是三步不过岗的,连我们人走到桥上,就被那里居民给盯住,不断用妄语拉我们去坐他们车上乌有寺,明明看着指示牌指着桥对面,上去就是寺院了,可还拼命骗我们说走过去我们走不到要走1个半小时,不知怎地,这时我想起相由心生,那一直撒谎欺骗的人,那脸缺乏正气,眼睛飘忽,看着那妇女吧咱就对她的话生不起信心,心理升起一股悲怅,人穷并不可怕,如果人缺乏了骨气缺乏了良知,缺乏了感恩,才是真正可怜和可怕的~~~看着那几个山民鼓动的嘴巴,我突然大声对他们进行一番教育,真有恨铁不成钢的味道,特别是有位山民说,现在这个世界已经没有雷锋了~~ 我大声对着他们说,你们现在享受着佛的恩泽,老祖宗的留下的宝贵财富,还在这里做这些事说这些话,你们除了践踏,你们就不能学会感恩么,你们不能也在这个土地传承美德,好好保护这份珍贵的世界遗产,你们这样在这里烂捕蓝杀,桥下的鱼网简直有赶尽杀绝的味道,没要求你们做雷峰,起码你们该学会感恩,做一个有良知的,真正爱护自己家园为子孙后代做个榜样,不要做败家子!!!
他们都没声音了,旁边的两个人跟我们说,你们过桥去吧,过去就到了~~~
凌云寺 凌云铁寺门外有一副极具气势的楹联:“大江东去;佛法西来”。。凌云寺旧名报恩寺,因大佛而又名大佛寺。相传始建于唐天宝年间,早于大佛的开凿。凌云寺为蜀中著名佛寺,主体建筑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部分组成,各为一重四合院,布局严整。大雄宝殿,人有三尊大佛,为三身(法身、报身、应身)大佛;天王殿外有数株参天楠森,盛夏季节,清荫宜人。
灵宝塔 凌云山除因青衣江而得名青衣山外,还因山有集凤、栖鸾、灵宝、丹葭、拥翠、望去、就日、交兑、祝融九峰,而名为九顶山。灵宝塔就建在九峰之一的灵宝峰上。相传通法师的骨灰就安入在灵宝塔中。史载灵宝塔始建于宋代,从形制风格看与西安小雁塔颇为相似。塔为四方形13层空心密檐式砖塔,中空,内实为5层,高约38米。自塔门入内,可经95级红砂石阶登顶。五层楼内均有佛龛,内设佛像。游客合顶眺望,可尽览嘉州风光。
凌云山碑林 凌云山碑林位于兑悦、祝融两峰之间的丛林之中,陈列有近200通古今名人书法碑刻,多为凌云寺所藏书法珍品,由凌云寺文物保管部门拓刻而成。其中有黄庭坚、郑板桥、康有为、赵熙、郭沫若、张爱萍竺人的墨迹,碑石均选用产自雅安的雅石。碑林入口处石碑上的“诗书画”三字,为集邓小平手书而成。凌云山碑林是书法爱好者乐山之行的必到之处。
凌云山古摩崖石刻 拥有集凤、栖鸾、灵宝、丹霞、拥翠、望去、就日、兑悦、祝融九座山峰的凌云山,又叫“九顶品”,自古就是游览胜地,人称“上朝峨嵋,下朝九顶”。留下了许多诗文和摩崖石刻。
苍松怪柏之下,古佛新亭之间,承受处可见笔走龙蛇、意趣无穷的书法精品。大佛景区门内的“凌云义渡”四字记载了当年古渡义务服务的历史,大字旁还有小字注明“不收钱”,可见古人的一片仁者之风,颇令后人深思。“龙湫”之上的“龙”,长约3米,笔意连贯,大气浑成,人称“一笔龙”。此外,凌云栈道旁有今人题刻十余处,与一排水丹山相映,自有无限的文采内流。
麻浩崖墓 麻浩是岷江边的一处地名,在四川话里,“浩”常指江面较宽,江流较缓的地方。麻浩就位于岷江东岸凌云山与乌尤山之间的溢洪道一侧,距凌云山后门不远,是往返于乌尤寺和大佛之间的必经之地。当地的崖墓依天然的红色砂岩凿成,洞内宽敞,有的深达数十米,多为东汉年间所凿,是古人特有的一种丧葬方式。乐山的东汉墓广泛分布在各江河沿岸和山崖上,高者难以攀越,低者深藏地下,而以麻浩 一带数量既多,分布又相对集中,最具代表性。在纵横500多米的范围内,墓穴多达数百座,重重叠叠 ,密如蜂房。当地现已建成“汉崖墓博物馆”,集中了从乐山各地收集的大量崖墓文物供人参观。
乌尤古寺
乌尤寺始建于唐,原名正觉寺,是佛教禅宗(曹洞宗)寺庙。寺内建筑依山取势,高下相间,布局巧妙。山门两侧集杜甫和苏轼的诗句而撰成一副对联:“寺门高开洞庭野;苍崖半入去涛堆。”
寺内有天王殿、弥陀殿、弥勒殿、观音殿、大雄殿、罗汉堂竺殿宇。其中大雄殿内释,文殊、普贤三尊佛像由香樟木雕成,身高3米,全身巾金。乌尤寺罗汉堂塑有五百罗汉,五百罗汉均高约1.3,形神各异。罗汉堂一进去就见供养着孔雀明王主尊,主通道间还供养着文殊\普贤\观音\地藏等四大菩萨,非常之庄严让人顿生法喜.
寺院建在山峰上,景色宜人,绝佳的风水宝地,寺中的居士护法老菩萨人非常好,我们拎着鱼没地方放,向他打听,因为语言所限制,我们知听懂一点他意思, 他急切要我们把鱼放大河,不要放那些不是活水的放生池,他的急切之情让我们感受他为鱼儿着想的那份慈悲,我们在寺院匆匆地逛了一圈,在另一位护法的指点下终于撑到码头,把鱼们放了,三兄弟还算争气,这么热的天不停折腾, 还挺活跃,真为他们高兴!!祝愿他们早日解脱,永离厄运!
乌尤寺各处还多名人题咏,其中尤以近代著名书法家赵熙所书最为有名。钟鼓亭璧所嵌石碑上的《船若心经》书刻俱佳,为书法极品。
放完生我们就乘大佛门口的公交车到了市区汽车站往峨眉山进发!!再见了乐山!!
|